发布日期:2025-02-04 22:45 点击次数:113
2025年刚开年,中国经济就迎来了不小的挑战。一边是外部特朗普“关税2.0”的威胁,一边是内部如何提升消费、稳住经济的难题。有人说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难落地,也有人认为中国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但要真正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可不是一句话的事。那么,事情到底有多复杂?接下来就让我们掰开揉碎讲讲。
先说特朗普“关税2.0”的事。这事儿得从1月4日至5日上海召开的“2025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说起。会上,几位经济大咖就特朗普可能会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兴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算了一笔账:假如特朗普直接把关税加到60%,差不多会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一半;如果关税分批次加,影响可能更大;但要是税率没这么高,可能还能松口气。
这还没完,西班牙对外银行的夏乐接着补充了一句:“特朗普这次的目标不止是中国,连墨西哥、越南、加拿大、德国这些有贸易顺差的国家都在他‘打击名单’上。”换句话说,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或者墨西哥搞“转口贸易”来规避关税的路子,可能没那么好走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特朗普能顺利推行“关税2.0”。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就指出,美国现在经济状况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差远了:高通胀、高财政赤字,特朗普想对外加税、对内减税、还要控制移民,简直就是“左手打右手”。而且,中国企业这几年也不是吃素的,早就积累了应对关税的经验。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出口市场也在不断升级。邢自强乐观地认为,这次的关税影响不会像上次那么严重。
当然,也有悲观派,比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他预计,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在今年二季度到三季度之间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20%的关税,甚至直接对特定领域商品加到60%。不过,张明也点出了一个“窗口期”: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企业还有时间“抢出口”,把货赶紧发出去。
再来说说内需的问题。2025年,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就直言,中国消费率偏低,尤其是和世界平均水平比起来差得远。拿2023年数据做对比,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3万美元,但消费率只有55.6%,远低于73.22%的国际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咱们的消费潜力还没释放出来。
那怎么才能让大家愿意多花钱?连平给出了几个建议,比如让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流转,这样农民手里能多点财产性收入;再比如改革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让农民能挣到更多经营性收入;还有,促进农民“转市民”,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邢自强也提到,国家已经在通过加强医保、社保补贴等方式,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增加消费能力。他还提了个“新三大工程”的概念: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充实社保体系、推动生育政策改革。这些领域一旦搞好了,不仅能提升消费,还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当然,消费不足也和供给端有关系。浙商银行的殷剑峰用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他提到最近很火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开发成本不到10亿元,却带来了上百亿元的直接销售收入,还带动了显卡、游戏机等制造业的千亿级销售。这说明,服务业的供给如果跟上了,也能成为一大增长点。
那么,宏观政策要怎么配合呢?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现在的政策力度还不够,得加把劲儿。他指出,货币政策虽然会继续宽松,但单靠降息、降准可能效果有限,更需要财政政策来发力。比如通过财政支出,直接创造有效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复苏。与此同时,财政支出还得向服务消费倾斜,这样才能既促进就业,又提升收入。
财政赤字率会不会太高?殷剑峰算了一笔账,2024年的实际财政赤字率已经超过了5%,2025年可能会达到8%以上。不过,他也指出,和疫情期间的美国、日本比起来,这个水平还是低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特朗普“关税2.0”的政策还在酝酿中,最快可能在2025年二季度到三季度之间落地。中国出口企业在一季度还有时间抢出口,同时根据不同的加税情形,影响程度会有所变化。而在国内,扩大内需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保补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极信号。
至于宏观政策,2025年的货币政策定调是“适度宽松”,但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的发力。财政支出将以促进消费和服务业为重点,同时保持一定的赤字率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看完这些经济学家的分析,我觉得无论是外部的“关税2.0”,还是内部的“扩内需”,核心问题还是一个:要找到平衡点。特朗普加关税,短期内确实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但中国企业这些年的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布局,也给我们提供了缓冲空间。而内需方面,虽然潜力巨大,但如何让普通人敢花钱、愿花钱,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比如农村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等,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顶梁柱”。
【网友热议】
这件事在网上也引发了热议。
网友“经济观察家”:特朗普又要搞关税?这老套路还能玩多久?美国自己不也通胀高得离谱,真以为加税就能解决问题?
网友“消费研究员”:中国消费率低,说到底还是老百姓收入增长跟不上,房贷一压,谁还敢花钱?
网友“程序员老李”:看到《黑神话·悟空》的例子,我觉得服务业确实有很大潜力。游戏、电影这些领域,如果政策支持到位,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网友“乡村观察”:农村的消费潜力是真的大,很多农民手里有地有房,但没法变现。如果能让宅基地流转起来,农民有了钱,消费自然就上来了。
总结下来,网友们的观点一个比一个犀利,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外部压力怎么缓解?内部动力怎么激发?
听完这么多分析,我就想问一句:特朗普的关税真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还是为了2025年大选搏个眼球?而国内的消费改革,能不能真正惠及普通人,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有些事,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关税2.0”到底是“纸老虎”还是“真猛虎”?中国的内需改革,又能不能撑起5%的经济增速目标?加税、扩内需,听起来都很热闹,但背后的执行力呢?政策能不能落地,落地后效果又能不能显现?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真的能实现吗?
Powered by 365wm完美体育版本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